close

 

The Timeless Way of Building

The Timeless Way of Building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Structure Series)

By (author) Christopher Alexander

1979, New York, USA

 

To you, mind of no mind, in whom
the timeless way was born.

這是美好的開場白。「在我們的心智與無意識之中,永恆就此誕生。」

 

這是一本厚書,頁數直達五百多頁,作者在序中提到,這是一本必須以整體來看待的書籍,每一章節與其他部分有緊密的相關性。這是一本經典。作者用淺顯的文字,一字一句地說出建築師仰賴方法與模式的益處與缺失。益處是你知道從何下手。缺失為可能你設計出來的物件無法與環境融合,無法被人所用,無法進入人的生活中。

這是一篇關於閱讀的筆記。我閱讀的順序,是這樣子。序(論閱讀此書),簡介(章節內容的細節),最後一章(方法的核心),第一章(永恆的方法),第二章(無名的品質)。我目前正在第一章遊走著。然後就很想推薦此書了。於是先下筆寫了這一篇短文。文章內容之後可能會依照閱讀增加而更改補充。


首先,究竟什麼是方法的核心呢?作者在最後一章提到,你必須相信自己的感覺,讓自己超越模式的限制,這樣一來設計才會活著。他提到一個弔詭,當你從這些模式中解放出來時,你就能真正地建造與設計。他也提到,那些看似平常無奇的事物才是真正能觸動人心的所在。當然,也不難理解,為什麼這個章節會放在最後,那是因為我們都還在摸索方法,我們需要方法,我們以為方法可以拯救我們,於是,作者在前面就像個理型的父親般地既溫柔又嚴厲將方法的流程一一告知,然後最後提醒我們,你還是得相信自己,相信沒有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以下為兩段最後一章的字句的原文與翻譯:

so paradoxically you learn that you can only make a building live when you are free enough to reject even the very patterns which are helping you. (p.542)

「如此弔詭呀,最後你會知道:『只有當你從那些幫助你的模式中解放出來且拒絕模式的協助時,你才能建造一個活生生的建築。』(第542頁)」

one of the most moving moments in my life, was also one of the most ordinary. (p.548)

「我人生中最感動的那些時刻,就是那些最稀鬆平常的時刻呀。(第548頁)」當作者的朋友用心將草莓切成薄片時,其朋友的專注與認真切草莓的姿態讓他很感動地問了,為什麼要切這麼薄呢?其朋友回答:因為當表面積增加時,在口腔中可以喚醒更多的味覺,會讓草莓變得更好吃。我非常喜歡這個小故事。

 

接著,我翻開第一章。

一開始作者從過去的一些建築中探討人與環境的關係。在建築環境中生活的人、動物、植物的本質,賦予了這個環境意義與生命。作者認為這是最具有力量與最基礎的事情。這樣的建築與環境融合,他們是活生生的,他們是優雅的,他們就像是本來就在那裡。

這是一種人性的直覺,讓事物自然生長。我們內心深處,都有一個夢想:建造一個活生生的世界,一個宇宙。這就是作者提到的簡單與深度的核心。

為什麼我們會對方法執迷?作者提到,因為我們恐懼,我們恐懼沒有方法,會將內在的混沌顯露出來。作者說,不需要恐懼。這些看似為混沌的內在情感,其實在更高層次看來是一種秩序。

我們面對方法的態度,我們學習他,是為了要忘記他。我們用自然的方式來運用這些方法,而非只是機械性強加於建築之上。

 

好的。抱持這樣的態度,我進入第二章。

 

 

 


註:所有的翻譯,皆是個人之作,請以引用的方式取代全文轉載。感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