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伴隨夜來香的氣味,手上捻著緬梔,讀著《花語》,心情隨著高底起伏。每一朵花都有一個故事,每一個生命也有一段往事。

 

一名孤兒對於愛的陌生與不信賴,為了確認愛的真實,維多莉亞利用許多把戲來測試每一個收養家庭。不是每一個人都能通過這樣的試驗,於是,她在收養家庭與孤兒院來回擺盪,直到她遇到了伊莉莎白。

 

對花語的執著,如同對伊莉莎白的愛與疚纏繞著維多莉亞。因緣際會下,維多莉亞可以在一間花店打工,初期她過著靜默與隔離的生活,直到她遇見一個也懂得花語的男孩葛倫,而這男孩牽扯出維多莉亞的一段過往。

 

有相同傷痕的人,多麼容易聚在一起呀。在一起究竟是為了療傷還是為了愛呢?為了害怕溝通出現誤解,維多莉亞開始製作花語字典。她說,一朵花只能有一個意涵,只有這樣確切篤定,她才能安心。然而,溝通無礙後,下一步需要的是更貼近心靈的交流。害怕當完全表達自己後,對方會發現自己不夠好,進而離開自己,於是維多莉亞選擇先行逃離。留下一朵玫瑰,一朵玫瑰就只是一朵玫瑰只是一朵玫瑰。我想你懂我的意思。

 

不懂愛的人該如何付出愛呢?究竟怎樣才是個稱職的母親呢?面對一個新生兒,每個媽媽都想要給寶寶一切,而維多莉亞想要滿足寶寶一切需求,不斷地付出給予,卻忘記設下界線,連為自己打理三餐都出問題而逐漸消瘦,最後維多莉亞不得不將寶寶送走。

 

上天總是會給人新生的機會。在閃躲那段時間,維多莉亞開始了自己的花語事業,成為一個名聲遠播的花藝師,她為婚禮或紀念日製作捧花,也逐漸明瞭人與人相處是不可能不犯錯的。於是,她決定說出真相。

 

《花語》讓我最感同深受的部分是,我們都害怕說出真相,事情會變得更糟。然而,《花語》給了每一個曾經犯錯的人勇氣,解開一個心結,放下愧疚,像是打開一扇門,讓愛進來。

 

事物就只是它們本來的樣子。不會更糟,也不會更好。

 

我們只需要一步步往前走,緩慢但堅定地向前。

 

不懂愛也沒關係,一次一點點,愛會自己找到出路的。


P.s.. 謝謝金石堂與聯經給我試讀的機會,烏嚕嚕。
 

☆☆故事大要☆☆

維多莉亞是個孤兒,從小被父母遺棄。在一次又一次不順遂的寄養經歷中度過童年的她,變得難以跟人親近。她不再期待,不再相信自己會被愛,在孤兒院被視為「沒人要認養」的小孩,直到遇見了伊莉莎白。

伊莉莎白小姑獨處,在舊金山外郊的碧綠山坡上經營家族的葡萄園。9歲的維多莉亞任性倔強、桀驁不馴,換來的却是伊莉莎白包容的疼愛。伊莉莎白視她為親生女兒,教她花語的意義、分辨釀酒葡萄的成熟度。300多天的相處後,維多莉亞還正自慶幸,自己真的可以成為一個被母親疼愛的女兒!直到辦理正式領養手續的那一天,一切却就此改變……

18歲那年她終於必須脫離孤兒院自立,但她無處可去,只好露宿公園。此時一名花店女主人發現了她的天分,並於多日試探後給了她謀生的機會。她憑藉與生俱來的天賦,利用伊莉莎白教她的花語逐步走向外面的世界。

多年後,維多莉亞成為傑出的花藝師。她可以憑藉一束花化解別人的難題,也能針對人的個性和需求搭配令人驚喜的專屬花藝。她敏銳的感受就像是解語花一般,說出了人們心中的苦惱與煩憂。然而,能為別人帶來幸福的維多莉亞,卻無法讓自己幸福。

某天,維多莉亞巧遇一名知道她過去的神祕花農,促使她開始質疑自己生命中的缺憾。當她不得不面對過去一個痛苦難堪的祕密時,她必須做出決定,是否值得不惜代價去抓住第二次追求幸福的機會。因為她不相信世界上竟然還有人能包容她、愛護她,她也不相信自己能全心全意的去愛另一個人……

維多莉亞用花束解決別人的難題,卻回答不了自己生命的謎題。一個不曾被愛過的人,將因為一朵花而懂得毫無保留的愛嗎?




☆☆作者簡介☆☆

凡妮莎‧笛芬堡(Vanessa Diffenbaugh)

1978年1月20日出生於美國舊金山,從小在加州奇科城長大。大學時在史丹佛大學念寫作和寫作教學,畢業後到低收入社區教授藝術和寫作課程。

她和她丈夫PK育有三名子女:楚凡(Tre’von)今年18歲、綺拉4歲、麥爾斯3歲。楚凡曾是寄養兒童,獲得比爾‧蓋茲的一項獎學金而就讀於紐約大學。目前笛芬堡和她的家人居住在麻塞諸塞州劍橋市,她的丈夫PK,也正就讀於哈佛大學。

凡妮莎也是山茶花互助網(Camellia Network)的創辦人。山茶花互助網(Camellia Network)的目標是,鼓勵全國上下以實際行動支持在寄養或領養機構長大的小孩適應環境、融入新團體。

在《花語》這本小說中,山茶花(Camellia)代表「我的命運掌握在你的手中」。山茶花這個名稱強調的是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因此每個孩子收到的禮物都會附上一朵山茶花,提醒每個人,我們國家的未來掌握在這些年輕生命的手中。

詳情請上
www.camellianetwork.or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海遙 的頭像
    海遙

    into the blue, again

    海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